一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一看文学 >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> 第621章 战国时期的风帆

第621章 战国时期的风帆

第621章 战国时期的风帆 (第1/2页)
  
  刘傻子教授说,箕子于是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,走水路抵达朝国。这样,华夏的养蚕、缫丝、织绸技术,可以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国。秦始皇兵吞六国时,齐、燕、赵等国人民为逃避苦役而携带蚕种和随身养蚕技术,不断泛海赴朝,加速了丝织业在朝鲜的传播。”
  
  杨扬导游插话说:“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,起点主要是广州,所以称南海经贸之路。形成于秦汉时期,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,繁荣于唐宋时期,转变于明清时期,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。”
  
  一位年轻的星国学者问:“华夏海路贸易是怎样兴起的呢?有人说是汉朝商业发达,丝绸产量很大,需要出口。”
  
  夏青教授回答说:“汉承秦制,建立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强大且历时久远的封建大一统帝国。鉴于秦朝的弊政,汉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‘休养生息政策’,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。”
  
  张洪德教授说:“伴随着农业的飞速发展,汉代的纺织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,官营、私营纺织业这时皆已颇具规模。汉朝政府设置官营丝织作坊,西汉设有东、西两织室,在山东淄博设立三服官,这些官营工场人数众多,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。”
  
  黄梅导游说:“汉代纺织业更普遍存在民间纺织品生产。政府一年间就在各地征收丝帛达500余万匹,足见汉代丝绸产量之大。在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条件下,出现了商业的勃兴。这些为海路商贸的形成打下了物质基础。”
  
  田工说:“不仅仅是经济力量的影响,我认为,政治因素也对海路贸易的形成,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世纪,东西方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,发生了很大变化,其中,特别是处于东西两端的中国和罗马的变化。汉朝于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国,社会经济繁荣,中国生产的丝绸,更是风靡世界,深受古代东西方各国人民的喜爱。这一时期的罗马,正处于罗马共和国晚期和罗马帝国早期交替之际,帝国版图辽阔,国力处于上升时期。由于这两个强大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兴盛,彼此间需要加强交往和联系。我国丝绸传入古罗马以后,迅速受到了古罗马人的喜爱。古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。”
  
  夏青说:“但古罗马与东方的陆上贸易,一直存在障碍。丝绸贸易中这种极端不利的地位,迫使古罗马人从很早的时候起,就不得不为争夺陆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,而与垄断丝绸贸易的国家进行斗争。在不能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,古罗马只能寻求开辟从海上进行丝绸贸易的通道。
  
  到公元前1世纪时,古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地区,并发现了利用季风进行航海的规律。对于季风的发现和利用,使古罗马摆脱了沿海近距离航行的束缚,可以从红海直达印度的港口。古罗马人对海上贸易之路的积极探索,有力地推动了海洋贸易的形成。”
  
  海洋专家高敏说:“我认为是因为造船技术的发达,才有丝绸之路的开拓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中国的先民,就已经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。春秋战国时代,我国造船技术已有了很大发展。春秋时,吴国战船已有大翼、桥船、戈船等多种。秦汉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造船技术的飞跃。1975年至1976年,在广州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造船工场遗址,考古研究结果表明,这工场是当时能成批生产内河和沿海船只的大规模造船中心,可造宽六至八米、长二十至三十米,载重数十吨的大型船只,适合内河和沿海航行。”
  
  机器人小黑插话说:“出现在汉代的‘楼船’最能体现汉代的高超造船技术。元狩三年(公元120年),汉武帝在长安西南‘大修昆明池,列观环之,治楼船,高十余丈,旗帜加其上,甚壮。’除大型的适合海上航行的船舶,风帆的使用,也是远洋航海的必要条件。战国时期的铜钺出现带有风帆图案的船纹,说明战国时代已出现了风帆,但此时的帆不能转动,只能顺风行驶,还不能满足远洋航行的需求。到了汉代,出现了活动的帆。三国时期,吴国丹阳太守万震所作《南州异物志》中载‘其四帆,不正前向,皆使邪移相聚,以取风吹。风后者激而相射击,亦并得风力。若急,则随宜增减之。邪张相取风气,而无高危之虑,故行不避迅风激波,所以能疾。’使用转动灵活,升降自由的风帆,克服了以往船舶只能顺风行驶的局限性,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。”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