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一看文学 >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> 第530章 南海神庙的香火

第530章 南海神庙的香火

第530章 南海神庙的香火 (第1/2页)
  
  刘傻子教授说:“在仰韶早期的156座房址中,均出现了圆形和瓢形灶炕,并有保存火种的火种罐。这说明,中华先民很早就掌握了人工取火、保管火种和用火技术,但由于早期的房屋离不开草木建筑材料,一旦失火,危害极其严重。所以早期的中华先民还没有在房内用火的习惯,只有进一步了解火的性质,掌握了更加全面的用火技术以后,才敢于在房内用火。发展提高用火技术正是祝融氏部落的传统。”
  
  张洪德教授说:“大家见过北方的炕没有。室内靠近门道处,有一口径为1.12米的圆形灶坑,接近门道处有一地穴开一直径0.3米的通风洞直通入灶坑内,并在对准通风洞的另一壁开一直径为0.25米、深0.31米的洞穴,内置一夹砂粗红陶罐,作为存火种之用。门道由3级台阶组成,绕灶坑两侧可直通入室内。”
  
  沈明贵说:“如此设置灶坑作用有三:一是利于防止野兽侵袭。当时周围是原始大森林,野兽出没,对人威胁很大。晚上人们休息入睡后,野兽出没。当它来到房屋门口,见到一大堆火就会被吓跑了。二是门口通风,并且灶坑置有通风洞,火不仅容易燃烧,而且火势旺。三是门口有火,能够防止冬天冷空气入内,不但房内温度高,而且暖和。”
  
  于张喜说:“沈聪明编辑说起什么都是一套一套的。”沈聪明听了赞扬,更是兴奋,接着说:“由此可见,灶坑相当复杂,在当时是房屋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有了它,房屋才成为人们温暖的家。发展如此复杂的灶坑设施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,这应该就是祝融氏事迹广为流传的原因所在。也就是说,祝融氏还有一个贡献,使住房变成了温暖的家。”
  
  黄梅说:“我现在明白了,祝融这个《山海经》神话传说中的古帝,以火施化,号赤帝,后人尊为火神。他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,为人类传下火种,教人类用火方法。可是,我不明白,祝融是火神,怎样兼任海神的呢?”
  
  程萍编辑简略回答说:“古人认为,南方属火,火又是光明的象征,火之本在水,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。关于南海神是祝融的说法,最早见于唐朝韩愈所写《南海神庙碑记》,我想让机器人潘小虹来回答吧。”
  
  杨扬导游说话了:“先生们、女士们,大家好!我现在谈谈南海神庙与祝融。”
  
  ——南海神庙坐北向南,庙宇规模宏大,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。是明代建筑风格,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。庙外有“海不扬波”的石牌坊。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,额题“海不扬波”。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。还有华表、石狮、韩愈碑亭、开宝碑亭、洪武碑亭、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,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。庙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,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。还有木棉树、相思树等古树名木。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。
  
  黄梅导游说,庙西一小山岗上有“浴日亭”,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“扶胥浴日”即指此处。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、仪门、礼亭、大殿、昭灵宫共五进,一进高于一进。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,左右对称。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。
  
  杨扬导游说,广州南海神庙被认为是华夏海路的发祥地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,其实,南海神庙更是一处民俗文化遗址,是中国关于海神信仰保存至今、史料记述最完备、庙宇建筑最宏大的古迹。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,如今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,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、仪门及复廊、礼亭、大殿和昭灵宫。
  
  黄梅导游说,自原始社会以来,人们就有巫祝祭祀活动,先是自然崇拜,继而祖先崇拜。到了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(实际上相当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),上古帝王就有巡狩方岳的传统,当时主要活动在中原一带,根本没有见过大海。
  
  刘傻子教授说,自夏朝建立国家以后,君权神授的思想逐渐完成,历代帝王出于对政权报本知谢的需要,有祭日月山川的习俗;同时,还通过这些活动使人们对君主政权知敬知畏,达到神道设教的效果。当时,东海南海尚属于东夷、百越等未开化民族居住范围,西海北海更遥不可及,夏商周的各代统治者只是象征性地对东南西北四海遥祭。
  
  黄梅导游说,到了秦汉以后,秦始皇对中国版图的统一,使中原文化直接影响到东夷百越,出现了“四海之内,莫非王土”的一统局面。封建皇权直接触及东海南海海岸,形成于内陆的中原文化感受到海洋的广大,但由于封建权力的中心在黄河中游内陆地区,封建皇帝及其代表也只是象征性地在中原一些山丘筑坎朝四方祭海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