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71 扼杀 (第1/2页)
赫迪拉等人一路沉默着回到了宾馆,一进宾馆的房间,赫迪拉便着急地对众人问道:“各位,大家对今天看到的东西,有什么看法?”
“赫迪拉先生,你觉得中国人为什么要让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实验室?”拉尔夫反问道。
“很明显,他们是想向我们示威,说明他们完全能够离开我们而读力地开发出乙烯设备的技术。”弗雷德里克说道。
赫迪拉点点头道:“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,中国的官员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乙烯技术,但我们坚决不同意。于是他们就搞出了今天的这一场戏,目的就是警告我们。这一点,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了。现在的问题是,他们到底有没有可能真的读力开发出乙烯设备技术?”
几位下属互相对了个眼神,然后一齐点了点头。
“我感觉,他们对专用工业汽轮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精深的程度,我一直在思考他们所提出的那个叶片形状,我觉得即使这个形状还存在一些问题,但至少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完全正确的。”弗雷德里克说道。
他当然不知道,张逸华随手摊给他们看的那个汽轮机叶片,是中国海军和航空两个系统的顶级专家联合提出来的。张逸华是搞航空发动机的,有关叶片冲角和湍流方面的研究,做得非常多。还有一位设计者自然就是刘向海,那是搞螺旋桨的专家,随手画一个五叶风扇都能够风靡全球的人物。这个叶型是否能够在这款汽轮机中使用,尚需验证,但从唬人的角度来说,那是绰绰有余的。
拉尔夫也说道:“在低温材料方面,我感觉他们目前还有一些实验没有做,不过,关键的一些技术难点他们都已经突破了。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去做实验,他们应当能够完全解决低温材料的问题。”
其余的几位德国专家也都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看法,总的结论是一样的,即中国人的确在自己搞乙烯设备的研发,而且整个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姓的进展。稍假时曰,中国人完全有可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装置。
当然,作为技术专家,他们也清楚,技术上的突破与最终的工业化生产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,涉及到工艺、装备、材料等方面,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。但这些已经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了,中国毕竟是一个有工业基础的国家,要解决这些边边角角的技术问题,应当是有足够能力的。
“我很难理解,既然他们已经做到了这一步,为什么还坚持要从我们手上获得技术?”弗雷德里克说道,“我敢打赌,如果他们的官员愿意给那位张先生更多的预算,他完全能够开发出一套比我们alk更好的工业汽轮机。”
“中国人的研究能力非常强,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几位专家,丝毫也不比我们alk的专家差。”拉尔夫也评论道。他与安子轩在实验室中聊了很多,发现安子轩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,而且同时掌握了英语、德语和曰语等几种外语,这样的优秀的专家在alk也是不多见的。
“今天,林对我说,引进技术的事情,是他们的官员提出来的。在实验室里,我注意到安对于我们是非常不欢迎的,似乎是我们的出现,导致了他的损失。所以,我猜想,是不是中国官员的想法,与技术人员的想法存在着差异。”赫迪拉分析道。林振华最早向他说这些话时,他还有些半信半疑,但参观完实验室之后,他开始有些相信林振华说的话了,因为技术上的事情,的确是很难作伪的。
“一定是这样的。”拉尔夫道,“他们的官员喜欢我们德国的技术,而他们的技术人员则希望能够自己研发出技术来,因为这样他们就会有奖金可拿。不过,最终决定拨款的,是官员,而不是技术人员。”
“那么,那位林是官员,还是技术人员呢?”弗雷德里克问道。
“他只是一个听命于官员的小企业经理而已。”赫迪拉不屑地说道,“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,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讨好他的上司,同时又不得罪那些科学家。”
“对,他就是一个可怜虫而已!”众人一齐贬道。这些天在谈判中,他们被林振华逼得很厉害,现在总算是看透了林振华的真面目了,原来这个人说话那么强硬,只是为了做给官员们看而已。在科学家面前的时候,他完全是另一副嘴脸。这不分明就是一个两面派吗?
啊齐!林振华在遥远的燕京西北郊狂打喷嚏,他可真是躺着也中枪的典范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